第四届中荷经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共话创新、改革与可持续合作

发布者:陈文然发布时间:2025-11-04浏览次数:10


2025113日下午,第四届中荷经济发展论坛(The Fourth Sino-Dutch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um)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奉贤校区第六学科楼B410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荷兰方提斯应用科技大学主办,吸引了来自荷兰方提斯应用科技大学(Fontys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商学院师生及中方师生共同参与。论坛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侯建生主持。

活动伊始,全体嘉宾在第六学科楼大厅合影留念,随后论坛正式拉开帷幕。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熊焰教授首先致辞,对来自荷兰的师生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两校八年来在国际交流、教学合作与学术互访方面的丰硕成果。熊院长指出,随着学院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学院正持续深化跨学科融合与AI赋能教学实践,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他强调,中荷经济发展论坛已成为两校合作的重要品牌,对推动应用型经济管理教育的国际化与多元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后,荷兰方提斯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商务系主任Mariette Mambwe教授通过线上方式发表致辞。她高度评价了两校多年来在师生互访、项目共建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并提出未来将进一步拓展硕士层面的联合培养与研究合作,在可持续经济、循环产业与创新教育领域建立更加紧密的学术联系。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荷兰方提斯应用科技大学道德设计策略教授、可持续与循环转型卓越研究中心主任Bart Wernaart博士,以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张丽妮博士、徐星博士与蒋慕超博士分别作了精彩报告。

Bart wernaart博士介绍了荷方在可持续创新与循环经济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张丽妮博士以“奢侈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影响研究”为题,基于扩展层次效应模型和问卷数据,探讨了社交媒体互动对消费者认知、情感与忠诚度的作用。研究发现,虽然社交媒体互动对购买行为的直接影响有限,但能显著提升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与好感度。她建议奢侈品牌建立社交媒体互动联盟,通过品牌故事与个性化交流增强消费者忠诚度,避免过度商业化的广告营销。徐星博士分享了其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如何提升全球价值链在自然灾害中的韧性。蒋慕超博士则以 “Chinas Economy: Trends, Engines and Challenges”为题,全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动力。她指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大韧性,并逐步实现从“世界工厂”向创新型、服务型和数字化经济的转型。她强调“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并在新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在数字经济领域,数字贸易与数字服务的快速增长正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讲座引起了荷兰师生的广泛兴趣,现场气氛热烈。






论坛下半场, “中国经济周”项目发起人Anthony Murphy教授在线发表题为“Contemporary Trends in Global Society: Re-visiting Max Weber’s Insights in 2025”的演讲,并对中方学生在“中国经济周”活动中的学习态度与学术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并强调创新与多元视角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意义。



据了解,本届论坛是中荷两校合作举办的中国经济周(China Economy Week 2025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自1028日开班以来,荷兰学生代表团先后参访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青溪古镇、李窑村及人工智能企业松鼠AI,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城市发展、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转型实践。论坛的举办,为中荷学生提供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

至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荷兰方提斯应用科技大学的合作已进入第八个年头。双方通过联合教学、师生互访、科研合作等形式,不断深化中欧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内涵。



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中荷经济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四届,见证了两校从学术交流到文化互鉴的成长轨迹,成为推动青年学生理解中国经济、关注全球可持续议题的重要桥梁。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中荷两校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合作基础,也为双方探索跨文化教育、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经管学院